- 都市型碧道:都市型碧道所在區域是人口最為密度的城市地區,應至少滿足防洪排澇安全、水質達標良好的基本人居環境要求。系統推進流域綜合治理,重在統籌治水、治產、治城,打造宜居宜業宜游一流水岸。建設重點:一是以提升防洪(潮)的安全與韌性為目標,采用新理念推動海綿城市、多級復式堤建設;二是全 面改善河湖水系水質,建設碧水清流的宜居環境;三是以岸邊帶整治和動植物生境恢復為主,積極利用河口、 河漫灘等建設濕地公園;四是打造展現都市風貌和魅力的重要窗口,積極結合三舊改造建設碧道,帶動濱水地 區產業和城市功能轉型;五是建設連續貫通、配套完善、舒適可達的游憩帶,推進碧道公園建設。
- 城鎮型碧道:城鎮型碧道應優先保障防洪排澇安全,以水環境治理為重點,鏈接水系周邊的濕地公園、
農業公園、森林公園等、產業園等系統推進共建共治,打造城鎮居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。建設重點:一是保障城鎮防洪排澇安全,開展海綿城市建設;二是改善城鎮水質,提高城鎮污水處理能力;三是加強河灘地、江心洲保護,維護河湖生境多樣性;四是打造展現城鎮風貌和地域特色的重要場所;五是建設連續的濱水慢行道和惠民、便民的碧道公園。
- 鄉野型碧道:鄉野型碧道應優先保障防洪安全,防治水土流失,控制農村面源污染,建設惠民濱水公共活動空間和鄉村旅游目的地,推動鄉村振興,打造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。建設重點:一是結合中小河流治理優先保障防洪安全;二是控制農村面源污染,維護河湖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;三是維護河湖生態系統健康和生物多樣性;四是結合濱水地區建設村民公共活動空間和美麗鄉村旅游目的地。
- 自然生態型碧道:自然生態型碧道應優先劃定生態廊道,保護自然景觀。適當構建水上游徑、生態化慢行道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游憩系統,防止破壞性建設行為。建設重點:一是以保護生態為前提,以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為重點,劃定生態緩沖帶;二是保護和修復自然景觀,利用河口、河漫灘建立濕地保護區;三是適當構建人水和諧的游憩系統,除必要設施外禁止其他開發建設行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