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里是位于加勒比海的荷屬安的列斯群島,在庫拉索島南岸城市威廉斯塔德(Willemstad),有一座以女王名字命名的浮橋,她就是Queen Emma Bridge(艾瑪女王橋).
Queen Emma Bridge(艾瑪女王橋)于1888年建成,它連接了威廉斯塔德(Willemstad)的蓬達(Punda)和Otrobanda住宅區。浮橋由16艘舟體浮箱組成,配備2臺發動機。
舟體浮箱▲
Queen Emma Bridge最初可通車的浮橋,車輛經過需收取一定的費用,但行人可免費通過。1974年,加勒比最高的大橋朱莉安娜女王橋建成后,這里便停止機動車輛通行。2006年浮橋進行了翻新.
可通車的Queen Emma Bridge▲
搖擺的老婦人
由于浮橋沒有設置吊橋供船舶通過,因此無論何時需要進出船舶,橋梁都必須向一側打開。當船到達時,整個橋就像門一樣在鉸鏈上打開,浮橋緩緩向岸邊靠攏,打開航道為船舶通航。這個過程通常需要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。由于浮橋不時需向岸邊搖擺,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“搖擺的老婦人”.
艾瑪女王橋和遠處的朱莉安娜女王橋▲
走在艾瑪女王橋上,你會被岸上顏色鮮明的建筑吸引,威廉斯塔德的建筑大多是歐式或者荷蘭式風格,橙色屋頂,金色,粉色,棕色,huang色墻面,輪廓清晰,條理分明,又有點卡通視覺,像極了你小時候的涂鴉畫畫!
巧合的是,艾瑪女王橋建成這一年(1888年),著名畫家文森特·梵高,因為覺得自己住的旅館太貴,他租下了位于拉馬丁廣場2號的一座建筑物的一側,這就是著名的黃房子,后來梵高在他的作品《The Yellow House》中,向世人描繪了當時的建筑特色。橙色屋頂令人印象深刻,可見在威廉斯塔德,這一建筑風格從18世紀盛行至今!
The Yellow House▲
酒不醉人人自醉
由于需要為了船舶通航來回擺動,艾瑪女王橋并沒有設置過多的固定裝置,因此在海風和波浪的作用下,橋在水中起伏不定。每個行走在浮橋上的人,隨著橋的搖擺,會有輕微晃動,看上去有點“醉酒”的感覺。
夜幕降臨,一些有趣的事情也即將發生,那些真正喝醉的人,在從Pietermaai的酒吧回家的路上,穿過女王橋是一件漫長的事情,他們東倒西歪,隨著浮橋左右搖擺!每次看到這一幕,旁邊的人都不禁一笑。
夜幕下的艾瑪女王橋▲
彩虹節拍
夜幕下的艾瑪女王橋,亦是景色宜人。浮橋獨有的拱門型照明路燈,頗具特色。偶爾還會裝上絢麗的幻彩燈帶,濃厚的浪漫氣息,是當地年輕人約會打卡的圣地。
夜幕下艾瑪女王橋▲
標簽: